絕大部分的五十肩,其病因都種因於肩峰下的空間不足,引起旋轉肌袖的受擠壓所造成。臨床上,會偶遇到一種五十肩卻因為是肩峰端會「擺動」而造成,病因明顯與上述不同,不啻是另類的五十肩。
解剖學上肩峰只是肩胛骨(Os Scapular)的一個突起(令一突起是 喙突coronoid):在青春期之前,肩峰是多個骨核 (或稱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成長期間因骨化作用,漸漸與肩胛主體融合,通常在15歲至22歲左右完成融合,變成肩胛的一個突起,與喙突、肩盂(Glenoid)三者,合組成肩關節。在某些情況*,骨化的進行或過程不成功,未與主體融合,發展成另一小骨,用纖維軟骨以關節的形態,與主體聯結;這個小骨就是「肩峰小骨」(Os Acromiale),臨床上並不多見*。
肩峰小骨在肩部X光,尤其是肩的腋窩投射照(Axillar view),可以清晰看到小骨關節,診斷不難(圖3)。
臨床上,肩峰小骨造成的五十肩,與尋常五十肩還是有不同。有經驗的醫師在門診作搬動病人肩膀的檢查(passive motion)時,可以感覺出 關節卡住的feeling,不像一般五十肩會在某階段忽然鬆開(let go),而是一路「罩」住;這種感覺,加上X光或仔細一點用MRI檢查,就可以診斷出來。
肩峰小骨造成的五十肩,治療上,一般只須把小骨切除乾淨就可以了,與肩峰減壓成形術差不多,手術效果也一樣的好。
* 附註:
1. 考古人類學家,在海底打撈出的古希臘戰船水兵骨骸,發現弓箭手大多有肩峰小骨,認為這些弓箭手,骨骼發育還未成熟前,就接受了過度的拉弓訓練所致。
2. 從骨骼博物館及歐洲一些修道院所收集的無主骨骸中,考古人類學家及解剖學家,認為肩峰小骨的流行率,在一般人口約在8%左右;但有肩峰小骨者,有多少會有五十肩,則未見文獻。
4 則留言:
有時候肋骨的不對位 也會影響肩膀的問題
這樣的方式 感覺治標不治本~
「肋骨不對位(稱?)」,通常見於脊椎側彎;與肩峰小骨 或 五十肩 無關。
住高雄,打算到台北康寧看你的診,若決定要打震波,可當日打嗎?還是要另外安排時間。
除星期一、四上午門診後,若無開刀或其它schedule,有機會作外;一般均須另外安排時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