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怎樣避免腳的運動傷害


生物力學上,腳在走路及運動時,除了須負載 數倍於體重的重量外,還要因應及承擔地面不同的 衝擊(impact) ;因此,走路腳會「累」、運動可能會受傷……,是很自然的事。怎樣避免腳累、腳受傷 呢?

對喜好走路、慢跑運動的人而言,好的、平坦的場地是很重要的,PU操場應該是最理想的場地;一般馬路的兩外側,因有排水傾斜的設計,不可 長期同一方向慢跑。穿好鞋也很重要;好的運動鞋,能在運動時 保護、並幫襯(pamper) 你的腳;設計上,底墊若能分散 或轉移 動態時足底的壓力 (真正的 氣墊鞋),則在預防 長雞眼、足底肌膜炎上,有很好的效果


而底墊的內側緣 若有沙丘狀隆起的 足弓墊 (arch support),則對 扁平足 或踝外翻 者,能有效減少 夾脛痛 (Shin Splint),腳也比較不累。

鞋底 ( 包括 Insole,midsole 及 outsole 層) 要求 穩的抓地力、避震好之外,支撐力要夠;鞋面 講究 能穩固包覆腳 通風、耐扯、不重。鞋尾護踵 則應夠高、夠硬、貼踵,才能減少足踝扭傷;護踵上端應呈 V 形缺口,以避免對 阿基里氏腱 造成壓迫。
至於 爬山、打網球、跳有氧舞蹈、或其它特殊競技活動.....,那就更須講究穿合適的鞋了。

運動前先花個5~8分鐘踮踮你的腳、彎彎趾頭、旋轉旋轉腳踝關節、拱直一下( 即拉筋 ) 腳後的 阿基里氏腱......都是很好的熱身動作,可大大減少 趾蹠肌腱(Turf toes --- 拇趾-蹠骨關節的肌腱或附骨)、足底肌膜、腳踝韌帶、甚至阿基里氏腱的斷裂或受傷,而這些都是常見的腳的運動傷害。(見附圖) 此外,運動前先熱敷腳踝或易覺痠痛的部位20分鐘,運動後馬上冰敷15分鐘,也都是很好的保健措施。

除了穿好鞋、穿好襪、適當場地、先熱身….外,以漸進、不逞強、量力而為 的方式作運動,才是 健康運動 的真諦,庶幾才能避免腳的運動傷害。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扁平足 漫談

* 建議另參閱  2014/12/27 扁平足‧ 腳痛 一文  http://docwglee.blogspot.tw/search?updated-min=2014-01-01T00:00:00-08:00&updated-max=2015-01-01T00:00:00-08:00&max-results=4


骨科門診常常會有家長帶著孩子 或者大學生屆將服役,焦急的要來「治療」或檢查扁平足。

事實上,扁平足只是腳的一種變異(Normal Variation),談不上「畸形」,也不是病。絕大多數的扁平足,並沒有任何不適,一樣跑跳運動。統計上,一般人口中成人有 百分之二十 是扁平足,而踽踽學步的幼兒 則幾乎百分之百都是扁平足,一直要到上小學後,才自然消失。有學者認為扁平足是腳發育上的瑕疵,甚至認為有家族傾向,但都沒有充分的實証。

扁平足的腳在站立時,整個腳板著地,腳的內緣沒有「弓」起的足弓;從後方看,腳跟中線外斜,這是因為腳踝下方的 距骨下關節 偏外脫位之故,臨床上稱 踝外翻 (Ankle Valgus) (圖1.3),

兩者是扁平足外觀的特徵。

一般腳 的內緣可觸摸到三個突起,亦即:內踝的下緣、舟狀骨的突隆、及大腳趾 蹠骨突隆,這三個突起的連線,幾乎是一直線,稱為 費斯線 (Feiss Line)(圖2)

,有扁平足的人,費斯線成” V ” 形下凹;這是因為 反映足弓位置的 舟狀骨 塌下 的緣故,此尤其在站立時 特別明顯 (圖3),很容易辨識。



勉強要說 扁平足的「病理」,可能只是 脛後肌或 阿基里氏腱的問題。脛後肌的肌腱 附著在舟狀骨的蹠面(腹面),解剖學上,靠此肌腱,”吊”起足弓(Longitudinal Arch),維持一個固有的腳形。腳在發育成長期間 脛後肌的力量不夠(本質上),讓舟狀骨 塌了下來;或是 阿基里氏腱過緊,硬把跟骨 拉向外( 踝外翻 Ankle Valgus),是目前認為的 扁平足 成因。這原來只是肌腱可能的瑕疵,但日久之後卻使 距骨下關節(Subtalar Joint)、及距骨-舟狀骨關節(Talonavicular Joint) 產生外斜性的脫位,就造就了 扁平足。

扁平足站立時,腳的負重線會往腳踝的內側偏移,不能均勻的 落在直角三角形 的腳底 (圖4 之三個X點);

因之 腳容易累、小腿內側也容易痠痛 (夾脛痛),這就是扁平足最常見的症狀。

扁平足又因 要平衡重心的關係,常伴隨有X形腿,走路呈內八字的步態 不利於快跑,從步態 也可看出端倪。另外,扁平足也常會 附帶在腳內緣 長出鼓突的 舟狀骨附骨 (Acessory Tasal Scaphoid),會引起局部的滑囊炎或肌腱炎,厲害的須要開刀摘除附骨來治療。

大部分扁平足,踮腳尖時,足弓乍現,跟骨縱軸也變直,好像扁平足消失了,但一踩平,又再出現,這樣的現象 稱 動態的 或 可逆性(Flexible)扁平足;這是因 踮腳的動作蹦緊了脛後肌,上提了舟狀骨,拉出了足弓。不過,單靠踮腳尖,並不能改善扁平足;用手術縮緊肌腱來治療扁平足,邏輯上聽起來合理,但技術上很難「縮」到恰到好處,況且肌腱力量不夠,可能是先天或本質上的問題,不是單純的鬆弛,因此,連教科書也不建議這樣的手術。


因此,目前對扁平足的治療主張是矯正其負重,使儘量回到該有的負重三角(上述)。這樣的足墊須依個人不同腳形「客製」(custom-made),高度專業,這樣的矯正足墊,才能有效把扁平的腳往上「」,才能有效減少腳踝痛、夾脛痛或內八字...等,若能早穿,理論上可預防踝外翻變厲害,也可減少踝關節、距骨-舟狀骨關節的退化。

少數扁平足,腳踝外翻的情況 會隨年齡惡化,距骨-舟狀骨的脫位 愈來愈厲害,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站走都痛,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以關節融合手術 來改善疼痛。幸好百分之八、九十的扁平足,只要穿矯正足墊,一輩子也沒甚麼不便;有扁平足的人,大可把煩惱拋一邊,豁達的看待你的「足下」,珍惜它跟你長相左右的緣份。(本文 亦刊登於 聯合報 健康版 200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