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即使沒有Watanabe 作出技術、診斷、開刀的貢獻,關節鏡也會因時勢所趨,發展至今日的規模; 但畢竟Watanabe 及另幾位同期或稍早的醫師 作了前軀的努力 及早期關節鏡的開發。 Jackson說:” 就像是Takagi,他大概是第一位 (1918) 把內視鏡放入膝關節的人。但他沒能真正看到甚麼。“ 其他先驅者也作了許多努力,包括在紐約的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s Orthopaedic Institute 的Michael S. Burman, MD, 瑞士的 Eugen Bircher, MD, 。兩者在關節鏡的題材上也發表過一些文章,也有助於Watanabe 的事業。值得一提的是Takagi, Burman, Bircher 等的早期成果,給了Watanabe 提昇關節鏡學所須的關鍵起步。Schonholtz 說:假如沒有Watanabe的參予,關節鏡學的進展,會晚10~15年。
再者,因為Watanabe 的全心投入,把關節鏡學帶入世界舞台;假如沒有他、他的同事Ikeuchi 及Takeda的努力,今天大概也沒有那麼多的醫師可以熟練的利用關節鏡術來造福他們的病人。 Ikeuchi還環球講學(關節鏡學) ; 1998年,在他主導下,每兩年開會一次的國際關節鏡學會(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rthroscopy and Musculoskeletal Endoscopy)正式成立。
加上特別附件,Watanabe 第14,16,17,18號鏡可以拍攝彩色或黑白相片;也可拍16-mm的電影。 3-mm直徑的15號鏡專用於小兒及動物實驗,全長13.6公分,有25度之視軸、42度之視角。 1957在巴塞隆納舉辦的第7屆SICOT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raumatology), Watanabe 用自己以19號鏡拍的電影來presentation;反應是兩極化: Jackson說:” Watanabe就好像靜悄悄的從巴塞隆納昇上世界舞台。” ,但有些見證他的presentation的參加者,卻懷疑他們所見到的景象,是不是真的是關節內部的情形? 其他的,像是Jackson 的老師之一,加拿大的Ian Macnab, MD, 就認為關節鏡將大有可為。Jackson 說:” 真有一些人是被關節鏡激發了!”
Watanabe 21號鏡
1969, Watanabe的關節鏡圖譜第2版出版,全球有更多的骨科醫師可以參與關節鏡的臨床討論。再一次,Watanabe用21號鏡製作了電影,在第11屆SICOT大會中發表;這一次,各方的反應熱烈而正面。 Jacksonm用「超級」來讚揚Watanabe那時用的21號鏡;因為,21號鏡的鏡頭 (lens)是日本Shinko Koki Company用手工磨出來的! Jackson 補充說: “這鏡頭的視野幾乎與人的眼睛一樣;是廣角的、視深可自1mm至無限。但又說: “現在關節鏡幾乎是改進21號鏡而來。21號鏡雖很不錯,但光源不夠好。” 它採用白熱燈泡,裝在鏡頭前1mm,可光照整個關節,只是燈泡會勾住plica或其他邊緣結構,會使燈泡破掉。
這一切, 在1973年,因為紐約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 的John N. Insall, MD 引進他所設計的cemented Total Condylar Knee而改變!
Total Condylar Knee 保有它的原始型態超過15年,至今仍偶而會使用到它。它建立了全人工膝關節追蹤15年須有94% 存活率的標準。Boston的膝關節專家,也是Insall長期好友的 Richard Scott, MD 說:“ 這是我們用來評量將來所有結果的黃金指標。”; 也是Harvard Medical School 老師及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醫師的Richard Scott, MD,補充說: “雖然這原型的設計概念已經超過了20年,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比它更好的!”
-- Insall與Albert Burstein在1978 年首先引入市場的Insall-Burstein II Posterior Stabilized prosthes,提供了新的及改良版本的膝植入物。
Aglietti 在1970年代曾是Insall的fellow; 最近與Insall合作發展目前在歐洲、遠東及加拿大已經採用的mobile bearing knee。 與Insall合作8年的 Giles Scuderi, MD說: ” 除了設計新的人工關節,他還同時是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的成人膝關節重建部門的主任。”
出生於英國
Insall 於1930年6月19日生於Bournemouth, England, 劍橋大學畢業後,進入London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在英國接受兩年博士後訓練,又在Montreal受訓3年。從1965 到1991, 他同時是HSS 的膝關節主任及New York Hospita的主治醫師。1980年到1991年,擔任Cornell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的骨科教授。 他同時也是The Knee Society 的創始會員及1987年的會長。
1991年, 他與W. Norman Scott, MD; Michael A. Kelly, MD; 及Peter D. McCann, MD, 在紐約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成立 Insall Scott Kelly (ISK)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在HSS時, Insall 訓練了許多今天在膝外科領域的傑出醫師。他現在又在ISK 主持fellowship program。
Scuderi 說: “ 我想大家將會視他為一位偉大的老師。我們擁有一個很好、完整的fellowship program ;而他總是最好的教授!”Aglietti對Insall’的教學技巧也讚賞不已 : “ 他當好老師的能耐是,他不是只提出想法或理論;還能將事情用臨床的方式去approch,並且應用在臨床。”
Insall的教學影響不單只限在他的fellowship而已,他在各主要的教科書裡寫了不只35章的內容及超過150篇的論文;他的經典之作Surgery of the Knee,已經準備出版第三版,而且早已譯成多種語言版本。
--- Insall與Paolo Aglietti 合作設計的 Mobile Bearing Knee 。 被認為設計簡單實用,又能提供給病人相當的彎曲度與疼痛之解除。
一個全方位的膝外科醫師
大部分的人想到他的時候,都會因他開發的植入物,或是他的循循善誘而尊崇他;但請不要忘了他也是一個全方位的knee surgeon。. Scott 指出,在可行的全人工膝關節出現前,Insall曾幫助開發另一種治療骨關節炎的辦法:切骨術。
Charles S. Neer II, 是當代肩關節之父。 60年的骨科生涯中,他發展出肩人工關節、訂出全骨科界公認的近端肱骨移位性骨折的分類、提出肩峰下夾擊及旋轉肌袖破裂的理論與治療、也提出反復微創是造成肩不穩的概念;而他也是以肩關節囊下方移轉治療肩多向不穩的第一人。他首開 shoulder fellowship,誨人不倦。他的貢獻使無數病人與骨科學子受惠。
在Neer之後,接任哥倫比亞大學Presbyterian 醫院 肩科主任的Louis U. Bigliani 說:“ Neer對肩關節的病理生理學、傷害機制 都有很透徹的瞭解;他能自己設計器械、想出新的刀法….,無論是困難骨折、關節置換….都有很好的治療成果。他可說是上個世紀最有創意的骨科醫師!”
1987,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CORR),在一期專論Neer的研究文中,稱發表此分類法的Neer的文章為" 經典論文 ” ---- 第一次有骨科醫師在生前就得此殊榮。主編在acknowledgement 中寫說:” Neer真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把肩外科各層面混亂的情況帶出一個清晰的境界。” Neer著述甚多,論文篇篇要言不煩,又能注意到細節,難能可貴。